编者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深远,对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强化学习成效,机关党委公众号将连续推出九期《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精选摘录内容,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相关重要论述,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今天推出的是第九章《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要全面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2日-25日) 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 《深入贯彻落实强军目标》(2013年8月29日) 从长期的实践来看,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一直讲,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有的只是破题,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触及,“硬骨头”还在后面。大家要坚定决心信心,发扬 “钉钉子” 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集中力量持续解决“四风”问题。 《对领导干部的几点希望》(2013年10月14日) 党委的主体责任是什么?主要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月14日) 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把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要善于把作风建设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 《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2014年5月9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98页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有没有变化,老百姓体会最深。为什么我们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相反,提高标准、从严要求,自然就会看到差距、看到问题。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 当前,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都很具体,不能以原则来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同时,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看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是某一工作环节的问题还是工作全过程的问题,是由比较单一原因造成的问题还是由深层次复杂原因造成的问题,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 《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2014年5月9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98-99页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这么多年来,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了。症结就是没有抓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则放任自流。所以,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2014年5月9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99页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只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就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11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章立制,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体现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既坚持解决问题又坚持简便易行,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切中问题要害;既坚持目标导向又坚持立足实际,力求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既坚持创新发展又坚持有机衔接,同党内法规制度融会贯通,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建立制度,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1月8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03-304页
来源:南大机关